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带领全党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崭新局面。充分总结这一历程,将其上升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从思想理论上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需要。
在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党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联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来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深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因此,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乎道路、关乎旗帜、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信仰追求,维护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在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和未来认同上下功夫,努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理论认同,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解决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问题。我们党最重要的建党经验就是坚持“思想建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把思想领导权视为最重要的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可分割,马克思主义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工作的看家本领。
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是因为科学的理想信念不能自发产生,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支撑,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从而获得战胜资本主义的道义制高点和必胜信心。今天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就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牢固,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消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掌握,被历史发展的曲折性所迷惑。要看到,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无法凝聚民心、团结奋斗的,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取得新胜利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坚持“两个坚信”的基本态度,即针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鲜明地提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它在今天仍然适用,否定这一点就丢掉了根本;针对照搬照抄的本本主义错误倾向,提出坚信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所以在今天没有过时,就因为它适用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整个历史时段,无论今天的历史条件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我们仍然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涵盖的历史时段。同时,这些基本原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具体历史阶段中的运用,总是要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因而必须与具体的历史实践相结合。因此,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党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着眼于对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辟理论的新视野新境界,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创新发展,把坚持和创新更好地统一起来。
(作者: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 侯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