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带领全党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崭新局面。充分总结这一历程,将其上升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从思想理论上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需要。
在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党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联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来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深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因此,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乎道路、关乎旗帜、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信仰追求,维护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在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和未来认同上下功夫,努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未来认同,就是要解决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关系,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性上看,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真正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形态,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可能通过加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冲破资本主义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不仅事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也事关世界人民的发展出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的历史逻辑的汇合,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其所焕发的勃勃生机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借口“我们只能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社会”而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性是站不住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消灭的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这将使社会生活更加生气勃勃和充满活力,而不是自满自足和无所作为。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
五大认同建构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实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始终围绕“两个巩固”,深入总结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丰富经验,不断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上取得新成效,在强基固本、正本清源上取得新进展,更好地团结鼓舞中华儿女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作者: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 侯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