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工作
  • 廉政之窗
  • 意识形态
  • 工会之窗
  • 团青风采
  • 我的位置: 主页 > 党群工作 > 意识形态
    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1-11-03 22:07
      |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它作为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这个论断是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科学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能打仗、能领导经济建设、能领导改革开放,已不用再证明。在当下能否搞好宣传思想工作还要经一次严峻的“大考”。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目前“一主多元”文化格局凸显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并延续多年的一元化的文化格局,形成了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一主多元”文化格局。从社会历史发展看,这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但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及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考验。所谓的“一主多元”,“一主”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为统领,“多元”是指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利益主体、多种就业方式、多种组织形式等为依托的多元文化、多种意识形态、多维价值理念。“一主多元”文化格局给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给坚持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带来了挑战。现实中,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已多年,目前的多元文化已远不是初期的不同文化观念、不同思想的交锋,而是其背后都站着相应的利益群体,并都有利益追求。他们并不仅仅满足表达自己的意见,阐释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话语权,更多的是自身经济利益选择、政治目标的实现。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极端必要和重要。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做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主”对“多元”的统领和指导,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功能。前些年,统领、主导还采取比较和平或居高临下的指导方式,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对个人利益的固化,个人权利的释放,人们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原有意识形态的统领、主导的功能在弱化,多元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舆论界的“火力”越来越强,因此不能再采取居高临下的命令和说教的方式,必须以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真理性来引领多元,使多元文化在“一主”的统领下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合唱,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成为推动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的精神动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规律,使“多元”文化及多元价值服从“一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合唱的好声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主”统领“多元”,绝不能采用历史上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法。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导下,使多元意识形态服从主流意识的真理性,以“一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引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意识形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让宣传思想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二、目前“西强东弱”的政治格局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世界雅尔塔格局下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导致了政治、文化及意识形态上的“东强西弱”态势。随着苏东剧变,苏共亡党亡国,雅尔塔政治格局的瓦解,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若干个强国的新格局。进而在意识形态上出现“西强东弱”的态势,使我国成为西方世界头号进攻目标和攻击对象。加之我国采取改革开放的新战略,以此融入世界全球化,这一方面使外部文化、意识形态与国内文化交流畅通,并实现与国内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接触;另一方面,自二战以来,大国间长期和平发展,硬实力较量弱化,软实力的文化、意识形态的较量成为斗争的重要方式,甚至是主要方式,显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样国情背景下论及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基于目前这种“西强东弱”或“西强我弱”现状,决定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任务极端繁重。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大是大非上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必须掌握主动,以提升我国的文化的软实力。美国就是以“西化”和“分化”达到了搞垮苏共目的。但对付中国仅靠“西化”和“分化”远远不够,他们还加上了“四化”,即“淡化”中国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兴趣和信仰,“腐化”党的领导干部,“丑化”中国、唱衰中共,把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溶化”在多元文化之中,丧失指导思想地位。这是西方世界对我们党的意识形态进攻战略。其关键是要改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其突破口是动摇我们党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四信”,即信仰——使领导干部丧失对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信心——失去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心,信念——泯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任——最终达到不再信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目的,由此导致党在思想理论上崩盘,行动上自乱,最终让我党重蹈苏东国家亡党亡国的覆辙。

      这种软实力的较量,凸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目前西方世界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打压、包围远远超出了硬实力的战略范围,以文化软实力的渗透、侵袭、瓦解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特别是西方世界以其经济、教育、军事、科技、文化等强势地位,在文化的观念上,都打上“普世”的名片、“真理”的包装,更容易欺骗国人。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文化战上、意识形态工作上,要主动走出去,用新的话语体系去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并认同中国好声音,显示一个文化大国的风范和实力,以争取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社会转型的艰巨任务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是从改革的高度论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走过了35年的历程,现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发展进入了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时期,其必然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诸多的新课题,凸显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和必要。急需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多重功能,发挥宣传、指导、引导、批评等作用,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关注多元文化的社会各阶层话语及需求,并及时应对和回答,形成各阶层都能接受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识,对社会健康发展进行正面引导,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正能量功能和作用。

      改革攻坚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我们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要克服不重视和不会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使人们认识到了经济工作重要,形成了较强的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可是有些领导干部一谈意识形态工作就恐慌,能力弱化,用空话、套话、假话来应付,实则是没有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

      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引导、讴歌、批评功能,要深入研究、超前引导。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五大关系”、六个“进一步”,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宣传思想工作只有研究好、学习好、把握好,才能宣传好,展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的作用,才能有力地以“一主”统领“多元”,防止和克服多元化带来的杂音和噪音,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共识,展现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主导作用。

      发挥意识形态工作正能量、好声音的积极作用,要入心、入脑并解疑释惑。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5年的历程,原来改革的红利已锐减或消失,要求我国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新一轮改革的红利,这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难题、新任务。现阶段怎样深化改革,其改革红利又是什么等等,我们必须研究透,宣传好。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让意识形态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教化、感化人们,协调好多元利益关系,使多元化形成共识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起到入心、入脑,解疑释惑的作用。意识形态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宣传思想工作才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好声音。

      发挥意识形态工作主导作用,要对各种错误思潮及社会现象进行批评。我国的快速发展及和平崛起,引起西方世界的误读,他们以其文化的强势,及国内的多元文化,培育形成各种错误思潮,甚至挂上“普世”的标签,来冲击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理直气壮地批评、批驳,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辽宁省城乡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辽ICP备19008788号-1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1004号